河南民政局长跪劝流浪老人折射救助站职能缺失

2012年12月25日17:17  新华网
工作人员在劝流浪者接受救助。 工作人员在劝流浪者接受救助。

  新华网沈阳12月25日电(曹阳 王炳坤)近日,河南省漯河市在对街头流浪人员开展紧急救助过程中,为劝说一位拒绝受助老人,民政局长戴友良两次单膝跪地劝说,此事引发社会广泛关注。

  局长的“跪劝”,包含了民政救助部门的无奈。一方面是很多流浪人员对救助并不领情,救助员苦口婆心,流浪者却无动于衷;另一方面,一旦流浪者出现冻伤、冻死,救助站必定首当其冲,遭受各方责难。面对这一矛盾,民政局长的“跪劝”看似极端,又不难理解。

  现行的救助管理办法规定救助站成立的目的,是为了救助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,但这一办法2003年出台至今已有10年之久,其间社会结构、百姓生存状态发生了很大变化。如今,真正因为“生活无着”而被迫流浪者的人少之又少,很多人当初由于家庭矛盾、就业无门、无人赡养等原因开始流浪,但随着时间推移,他们中有的人甚至慢慢习惯了这种生活;还有一些流浪者则完全靠乞讨生财,这些人既不愿回家,也不愿接受社会救助机构的安置,成为城市救助工作的难点。

  尽管流浪者博得了全社会更多关注的眼光,但需要明确的是,他们只占救助站救助人群总量的很小一部分。其他大部分是临时性、应急性救助,如财物被盗、找不到工作花光了身上的钱等。其实,在国家现有相关条例规定中,这些工作均不在救助站的职能范畴内,还没有哪个部门能专门救助,只能找救助站买车票送他们回家。

  目标群体发生了变化,救助站的职能已明显“不合时宜”。所以,亟须国家在制度的顶层设计上,对救助站的职能范畴进行重新定位,适当增加一部分城市弱势群体的临时性救助工作,并协调其他部门在其中承担相应职责。

  对于城市流浪乞讨人员,传统救助观念和救助方式也“不合时宜”。救助部门一方面要反思为什么会频频遭拒?虽然我国的“收容遣送”改为“自愿受助”已有多年,但在一些地方,政府工作人员高高在上、令人生畏的救助,反而会将流浪者推得更远。从这个角度讲,民政局长戴友良两次单膝跪地,苦口劝说,则是为同行们树立了与流浪者平等交流、贴心救助的榜样,难能可贵。

  另一方面,仅靠物质上的救助是远远不够的。要让流浪者不再流浪,让乞讨者不再乞讨,首先要改变他们的不良习惯和观念,加强沟通和心理辅导,让他们树立良好向上的生活态度;其次,可以对他们进行技能培训,教给他们谋生的手段,从此远离乞讨流浪。

(原标题:民政局长的“跪劝”折射城市救助职能“不合时宜”)

(编辑:SN047)
分享到:

猜你喜欢

换一换
保存  |  打印  |  关闭
  • 新闻新华社披露张德江 俞正声经历和家庭情况
  • 体育山东新帅曾执教皇马巴萨 贵州签欧洲大牌
  • 娱乐习近平与彭丽媛一见钟情 每天都通电话
  • 财经官员称突击花钱不违规 公众质疑花在何处
  • 科技央视曝光快递乱象:无着邮件被倒卖
  • 博客世纪佳缘创始人:无人逼宫 黄渤青涩照
  • 读书文化新观察:《V字仇杀队》深度解析
  • 教育家长攀比致留学泡沫 四六级真题
  • 育儿英国摄影师拍摄圣诞宝宝可爱睡姿(组图)